找到相关内容1786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中国古代的定光佛信仰——兼论唐宋以来的民间“造佛运动”

    但是,禅宗虽然提倡“佛法在世间”的思想,倡导人人皆能成佛,不过是在来生成佛,而非现世成佛。惠能虽然于生前被称为“生佛”,但这对禅宗来说还是比较个别的情况,和我们所探讨的“人间佛”(本文主要针对定光佛信仰...

    杨 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161574.html
  • 唯识学与现代心理学

    普通智慧有所超越的活泼的、立体的、不带主观色彩的、主客会通的空明的智慧,获得这种智慧也就获得了觉悟。故《华严经》云:“知一切法即心自性,成就慧身。”六祖惠能说:“若起...

    赵嗣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261692.html
  • 再续法缘,友谊长存――七塔禅寺赴日 法缘考察团参访纪实

    天台三门迹)、曼殊院、毗沙门堂、轮王寺等。寺中所藏有铜造释迦如来坐像、木造千手观音立像、绢本着色天台大师像一幅、《天台法华宗年分缘起》一卷、《六祖惠能传》一卷等,多属日本国宝。  在延历寺副执行、总务...

    贾汝臻居士 定昌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74361865.html
  • 山水诗情,佛理禅机——王维山水诗禅境初探

    的“西天二十八祖”之说。  ③ 慧能,亦作惠能(638--713),俗姓卢,《坛经.自序品》说:“严父本贯范阳,左降  于岭南,做新州百姓”,据此可知,慧能出生于没落的官僚家庭,出生于广东。...

    石彦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5162024.html
  • 佛教对“青少年教育”的看法

    大师二十六岁到印度求法;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二十四岁到黄梅五祖那里求法,同年开悟成道。翻开历代祖师大德传记,也绝大部分都是十几、二十几岁出家学道。所谓“四小不可轻”,如善财童子五十三参、妙慧童女问道、均头...未来就能成功,成绩差也不一定永远就会失败。课业比不上人没关系,表示还有努力的空间,人家花一个小时用功,我花二个小时努力,一样可以弥补不足,就像龟兔赛跑,精进不懈又何愁不成呢?  就如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94762508.html
  • 谈心之回归

    惠能大师,因作“菩提本无树,明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处惹尘埃?”而被五祖弘忍大师的印可,已见自本性,已得禅宗的妙旨奥理,传予衣钵,为东土的第六代祖师。  这首偈所阐述的就是自性的本来面目,也就空如来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1862541.html
  • 儒佛导言(2)

    。《坛经》最基本的思想就是“心既佛”,惠能则把着眼点由注重抽象本体转变为注重现实的人。其学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直接谈人,谈人心,谈人性,而且不像以往的佛教思想家那样作虚玄抽象的推衍论证。这种直接把佛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562652.html
  •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

    表明这种义理学的实质是儒学化的佛性理论,因而带着明显的宗教功能。  历史上的佛儒交融,可着重看取佛教两个革命性的人物与一个“人间佛教”的主题。一位是唐代的禅宗六祖惠能大师,一位是近代的太虚大师。前者将...

    高荣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0562853.html
  • 大隐隐于市:天台佛法与“都市佛教”

    ldquo;林麓志向”,他并不怎么厌恶都市及人声热闹的场面。尽管智颉离开天台山重回金陵以及后来去扬州都有迫于陈、隋皇家邀请压力的一面,但他若真的不想回都市,真的想象惠能那样坚决不赴武则天之邀而&...

    陈坚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30762996.html
  • 以梵语文献为中心看禅的起源与流变

    结合、连接、合一、协调、相应、和谐、修习功法等。瑜伽滥觞于印度,公元初期随佛教传人中国,并冠以“禅那”、“禅定”等名。而后,禅与中国文化相融合进发出崭新的风貌。自六祖惠能禅师以后的中国禅宗,在禅的义理、...疾呼“打倒伪法统”之后,神秀系北宗的渐修气势才逐渐衰微,代之而起的是惠能系南派的顿悟法门。南派的崛起并逐渐占据中国佛教的主导地位,决不能仅归功于神会和尚的一声呐喊,更重要的还应归于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。...

    张保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1963118.html